创新技术必须落地才能产生最大价值

2018-03-05


“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人工智能需要迈过商品化鸿沟……”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到北京参政议政,刘伟带来了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等3份提案。

过去5年,刘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主持的建议达到16项,重点关注的也是实体经济、创新驱动等话题。

从全国人大代表到全国政协委员,虽然身份变了,但积极建言、推动发展的心没有变。刘伟说,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还将继续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广泛深入基层调研,收集社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热情参政议政。

人们眼中的实干派

在很多人眼里,刘伟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有颗追求创新的心”。

从第一代的电子分销创业者,到智能安防和智能化轨道交通应用领域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刘伟一直专注推动企业的创新转型。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始终受制于人。”过去10多年,刘伟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逐步建立了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过去5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这名“技术男”从创新驱动、税收税务改革等自己熟悉的领域出发,积极履职,建言献策,是很多人眼里的实干派。

从2013年履职的第一年开始,刘伟持续提建议,呼吁推动税收、税务的改革,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压力。“目前已看到一些好的改进,特别是税率方面,一些直接‘减税降负’的措施已开始实行。通过人大代表持续的呼吁,一些政府收费开始减免。”刘伟说。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刘伟在2015年提出了该方面的建议。“未来20年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像水、电一样,深入到整个社会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刘伟呼吁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

首次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建言献策,刘伟带来的多项提案均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用人工智能管理城市交通,把所有的人、车、路信息都接入系统,采集、调度、管理等都由“城市交通大脑”指挥完成,城市车辆基本无人驾驶,人们感觉不到拥堵的存在……在提案中,刘伟这样描述利用人工智能治堵的未来场景。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刘伟打算围绕“城市治理”来展开话题,分别就城市交通治理和智能科技经济两个议题展开论述,并延伸至交通大脑、城市大脑、大数据、地铁和公交移动支付、信息安全、智能经济等话题。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年我还将继续关注,目前我关注的重点,是‘创新技术如何落地’。技术创新必须要落到实际应用中去,让创新技术产生最大价值。”刘伟希望,各界要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释放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潜力。